本报讯 日前,笔者在福清市龙田镇积库村看到,原先人迹罕至的郊野,如今已变得水草丰美,鸥鹭在此流连,周边居民茶余饭后来这里散步。在江镜镇城坂村,原先零散的“小田”已“升级”成高产、稳产的“大田”,这里将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村集体和农户收入也将大幅提升。这是福清市通过集中攻坚、先行先试,推动土地整治工作,守牢守稳耕地保护红线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近年来,福清市发展建设用地需求较大,耕地占补平衡压力陡增。该市市委、市政府组建造地专班,举全市之力推动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形成一系列有效经验。2022—2024年,全市累计入库新增耕地指标5285亩,包括数量指标1841亩、水田指标3444亩。
——形成“12345”工作机制。“1”即成立1个造地专班,扁平化指挥“作战”,提高效率;“2”即出台工作流程、工程技术标准两套规范,便于业主单位规范化实施;“3”即建立专家库、机构库、智库3个专库,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标准;“4”即建立协调、督查、监管、奖惩4项机制,对工程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效率、质量双过硬;“5”即落实土壤资源(含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等土壤)、灌溉水源、种植苗源、资金来源、后备耕地5种资源,确保高效运转。
——健全政策制度。建立土地整治项目激励机制,将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到5.5万元/亩,地面物补偿参照征地补偿标准,充分调动镇村、农户及建设单位积极性,确保耕地量质并举。同时,要求对所有建设占用的优质耕地实施耕作层土壤剥离,并将剥离要求纳入出让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将剥离成本并入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本,做好成本管理。通过一揽子制度建设,明确土地整治工作范围、工作流程、保障措施、监管机制等。
——创新“政银合作”“政企合作”模式。通过积极对接银行,解决土地整治资金9.1亿元。其中,2023年申请贷款2.1亿元,2024年申请贷款7亿元,为项目工程建设、地面物补偿等提供资金保障。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项目规划、立项、验收等工作,福清市土投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融资、建设等具体工作,镇(街道)负责交地和群众协调等工作,形成合力推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
——保障资源要素。建立土方核验制度,通过出土端、运输端、用土端的“三联单”运转,确保用土高效安全;探索开发耕作层调配平台,建立土源供给库和需求库,实现“地图导航”式的路径选择模式,自动匹配土方运输最优路径、时间以及方量。着力推动“西水东引”工程,启动东张水库灌区龙高片节水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拟新增灌溉面积约2.4万亩,有效破解龙高半岛农业灌溉问题。
■ 王艳星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