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组深入武平县调研地灾工作

2025-08-19 09:14:38

本报讯 8月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院长王亮清带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东南降雨型群发滑坡风险精准识别防御关键技术”项目“东南降雨型群发滑坡时空演化规律与孕育机制”课题组20余人,到武平县开展地灾工作调研。

课题组专家学者深入2022年“5•27”、2024年“6•16”群发滑坡区域和部分地灾隐患点现场调研,通过光学无人机、LiDAR、探地雷达、航空探地雷达、微震仪等新设备获取重点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等数据,掌握相关区域不同地质条件下群发滑坡发生情况,深入了解武平地质特征,并就下一步工作制定计划。

该项目启动以来,相关课题组已多次深入武平县下坝、中赤、十方、岩前等乡(镇)调研,开展地质调查、现场取样、现场试验、地球物理探测及无人机测绘等工作,初步选定重点研究区域,并在重点区域布设雨量计、GNSS、微震仪等多种监测设备,为武平县开展降雨滑坡监测预警奠定基础。

据悉,该项目由同济大学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海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浙江大学、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主要聚焦东南地区降雨型群发滑坡的识别、预警、评估与防控等关键技术难题,致力于揭示群发滑坡孕育机理与复合链生动力学机制,突破隐患智能识别与短时临近预警技术,构建风险动态精准评估与韧性评价方法,并研发生态—地质—结构多层次韧性断链的综合整治技术,提升群发滑坡风险精准识别与防御能力,为国家重大防灾减灾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 章巧灵 陈喜英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