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逐梦新时代 巾帼绽芳华——记原省地矿局青年岗位能手、省闽东南地质大队地质环境所所长朱晓星

2025-10-23 09:06:44

■ 陶 琳

 

朱晓星——省闽东南地质大队地质环境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作为全省地质系统为数不多、深耕在野外项目一线的女地质队员,工作14年来,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防治地质灾害等领域展现巾帼使命担当,先后被原省地矿局授予“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生产工作者”、被泉州市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扎根一线

筑牢地质专业技术根基

“地质工作,没有捷径,就是用脚步丈量,用心感受。”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同时,作为经济活跃地区,城市发展、工程建设对地质基础信息的需求也日益精细。

2011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朱晓星来到了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报到的第二天,她就跟着老队员一起出野外,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14年多。

2012年底,在怀孕4个多月时,身为泉州城市地质项目应急水源地野外组组长的她,忍受着孕早期的种种不适反应,坚持和同事一起完成项目的野外调查工作。在她的努力下,最终圈定了多处地下应急水源地,其中一个应急水源地在应急情况下可满足超20万人的用水需求。

作为大队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队伍的应急专家,每逢台风或汛期发生地质灾害,她都与同事奋战在地质灾害应急的第一线,发挥地质技术支撑作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5年,在原省地矿局、省总工会、共青团福建省委联合主办的全省首届地质职工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职业技能竞赛中,她与男选手们同场竞技,取得了个人第四名的好成绩。

探索创新

拓宽生态地质领域业务

近年来,朱晓星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积极探索创新,在土壤修复、地下水污染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

2016年,她与同事一起历时1个多月,高质量完成了我省首个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项目修复方案编制。2017年,该项目获我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

“近年来,她和团队先后承担了泉州市重点行业企业污染调查、初步采样全流程质控、全市地下水污染监测以及大小十几个场地污染调查项目。”省闽东南地质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帮助泉州市摸清254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建立了100多个地下水监测点水质档案,查清5000多亩场地土壤现状。

2023年12月底,泉州市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她带领同事主动靠前服务,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加班加点、连续工作,用20多天编制完成了60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助力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肩负使命

带领地质团队逐梦前行

“地质工作,永远在路上。”2022年9月起,朱晓星担任省闽东南地质大队地质环境所所长。作为带头人,她深知,随着城市的发展,新的地质课题会不断涌现,防灾减灾、资源保障、生态保护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从寻找地下水资源保障民生,到为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地质依据,从深入矿山调查编写生态修复方案,到跋涉在台风过后的滑坡现场进行应急调查……她带领团队积极谋划新业务,努力拓展新领域,各类项目均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其中,由她所在团队承担的德化塔兜地热勘查项目,孔底温度达103.4℃,流量566吨/天,引发媒体争相报道,为泉州地区旅游业和清洁能源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该项目被省总工会评为2024年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优秀成果三等奖。

 始于热爱、忠于责任。从地质新人到地灾防治专家,从“接棒人”到“传棒者”,朱晓星始终牢记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逐梦山水、奋楫前行。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